你的位置:炒股杠杆_翻翻配资实盘_可查实盘配资排行榜 > 翻翻配资实盘 > 中证财经 秦朔:帮一帮400万家中国“沉默工厂”

翻翻配资实盘
中证财经 秦朔:帮一帮400万家中国“沉默工厂”
发布日期:2024-09-07 10:56    点击次数:122

1中证财经

曾经有过一个全球化的美好时节。

那时,很多发达经济体尽量把制造外包,外包尽量发到中国。中国因此成为世界工厂。因为有中国的工厂,发达经济体得以维持较低通胀,欠发达经济体得以体验较好生活。

这样的故事并未终结,但可能正在走向终结的路上。

因为无论发达还是欠发达经济体,对供应链安全,对供应链在岸化、近岸化、友岸化的要求,都在增强。这势必导致对中国本土供应链依赖的降低。

中国供应链,下一步在哪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海就是新机遇之一。走出去,帮他们在地建链,输入我们的能力。

中国制造,能力究竟何在?

过去,我基本围绕品牌企业、制成品企业调研。从它们身上可以清晰看到从成本竞争力到创新竞争力的大迁徙。而在中国制造的能力构成中,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承担配套的中小微企业。

人们常说,中国制造的一大优势是配套齐全。其实,不仅齐全,而且灵活,交付还特别快。零部件能力助推中国制造,不仅有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还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柔性竞争力。

2

如同手机对摄像头的依赖,电动汽车对“大三电”“小三电”的依赖,机器人对高性能轴承的依赖,今天制成品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靠零部件的创新。制成品的质量,是由最底层的零件,一层一层,向上集成、总成,最终达成。制成品越要体现自主创造性,对零部件厂商的要求越高。

每个中国制造的品牌背后,都有一批优秀零部件供应商。像汇川技术、恒力液压、先导智能、舜宇光学、均胜电子这样的零部件企业,也是中国制造的骄傲,只不过知名度无法媲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终端品牌。

按照官方口径,规模以上(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中国制造企业有44.5万家(截至去年6月)。至于中国一共有多少家制造企业,存在各种口径,从300多万家到近千万家不等。万得资讯给我的数据是,中国大致有622万家存续的制造企业。

海智在线是一家总部在上海,聚焦中间品贸易的数字化平台,连接着70万家工厂。他们给我的数据是,中国规模以下的中小微工厂,大致有400万家。本文标题中的400万家“沉默工厂”,出处在此。

“从我们平台看,40%的工厂规模不到50人,近90%的工厂不到500人,大部分工厂的年产值在数百万到数千万元。如果和大企业比,你可以说它们就是一个个的‘小作坊’。如果走进去,可能会看到老旧的机器上油漆斑驳;生产计划就用记号笔写在车间墙上挂着的白板上;甚至会发现用破洞的木板随意围搭起来的厕所,待客的茶水里则混杂着浓浓的机油味。但它们是中国制造业毛细血管层面的供应链小节点,勤勤恳恳维护设备、搞生产,最在意的是生存,是接到订单,以及在满足客户要求后能完整收到货款。”海智在线创始人、CEO佘莹对我说。

我感到惭愧。这400万家工厂,我想不起来去过几家。

3

零部件不都在追求标准化、通用性吗?怎么还需要这么多工厂?

首先,中国的产业太全了,什么都做。比如光是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2万多家。机械通用零部件,包括紧固件、齿轮与电驱动、链传动、弹簧、粉末冶金、传动联结等,至少有七八十万家工厂。弹簧,规模以上企业大概只有小几百家,但在市场监管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有6万家以上。

其次,所有零部件中的80%都是非标零部件,即无法在市场上直接买到,要按需定制。只要产品迭代,设计上出现一点变化,形态、性能就会发生改变,就要重新定制。零部件的非标化、定制化属性,决定了这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而是极具包容性和长尾效应,而且一层一层分解。

第三,在很大程度上,小工厂、小作坊就是零部件企业的恰当组织方式,越往底层越是如此。其组织特性是规模不经济。因为规模一大,管理费用和监督成本就会上升,就不再具有成本竞争力。对采购方来说,很多场景下的采购量是很少的,比如研发环节的试样,“小单快反”模式下的生产。大工厂因为量太少,做了不划算;还要定制,定制中还要反复磨合修正,大工厂也不愿意。

当我了解了这些情况,我想到了一个词:深不可测。我用它来表达中国供应链的高度细分化、能够包罗一切细枝末节的能力。

好了,不是有很多国家要阻截中国产品出口吗?他们可以这样做,但中国供应链这种深度的、非标零部件层面的能力,它们真的不需要?

4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简单了解一下2015年成立的海智在线平台。其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造的产品,用中国产能服务世界制造。

平台的一边,是有加工需求的客户,它们把自己的技术需求以2D、3D图纸的方式发布在平台上;另一边,是有非标零部件加工能力的工厂。

海智在线用了9年时间建成了两个数据库,一个是需求侧的图纸数据库,里面有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买家发布的、用超过150个标签标注的零部件图纸;一个是产能侧的数据库,用超过200个标签对70万家中国小工厂的设备、产能、经验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描述。基于两个数据库,海智在线打造了多个AI工具,以及针对两边的服务体系(如在菲律宾建立的电话呼叫中心)。

通过这些工具和服务,中国小工厂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与全世界的采购商进行商务洽谈和技术讨论,打破时空限制,跨越语言障碍(目前有27国语言版本),极大提升了其商务能力。

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半导体企业,在一款新电子部件研发初期发现,产品中部分精密零部件的设计难以在实际制造中实现,导致产品验证和优化过程受阻,拖累了整体研发进度。由于现有供应商无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就找到了海智寻求帮助。海智借助图纸数据库,对企业的精密零部件进行了深入解构与对比分析,快速找到了解决方案。

一是为企业优化了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在确保高精度要求的同时,可以快速通过加工落地;二是为企业找到了更适合量产的机加工工艺方案,加快了最终产品的上线进度;三是匹配到了合适的中国工厂。由于和中国供应链的对接,该企业不仅确保了新产品在研发周期内可以实现快速验证,也解决了后期批量生产的技术问题。

5

在海智在线,我看了很多像上面这样的脱敏过的海外订单,并发现了订单的一些特点:

1、多部件多工艺。比如客户要开发新产品,涉及的部件很多,而且包括机械加工、铸造、塑胶成型、紧固件等多种工艺。中国供应链就很适合,因为几个工厂一组合,就能协同完成。

2、多产品小批量。比如有的订单是多产品的组合,单个产品则是小批量。中国供应链可以一站式解决。

3、创新型产品。比如一些产品具有开创性,起步阶段在其本土很难快速找到零部件供应商,中国则“什么都能找到人造”。

4、工艺优化。比如有的产品原来是用3D打印,但无法量产,平台对客户图纸进行优化后更改为机加工工艺,就具备了量产条件,且成本大幅度降低。

全世界到底需不需要中国供应链?能不能离得开?结合之前对中企出海的调研,我的结论是:

——美欧市场对中国本土供应链的总需求额有所降低,但订单数量并未减少。

需求额下降,是因为一些欧美零售商、品牌商为减少对中国依赖,宁可多花10%的钱也要从别的地方采购,当然前提是别的地方能造。订单数量不减甚至反增,说明欧美中小企业还是优选中国供应链,同时对创业公司和创新产品来说,中国供应链仍是最好的支撑。

——墨西哥、土耳其、越南、“一带一路”等市场从中国进口中间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美欧市场自身的生产成本很高,部分中间品还是要进口,现在它们的订单大量转移到墨西哥、土耳其、越南等国,但这些地方接单后,不少又转给中国。且它们的成本上升很快,如墨西哥的劳动力综合成本已是中国的2倍多。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海智在线在菲律宾的电话呼叫中心人员,看到客户在线发布了需求后,会和客户电话联系,告知客户如何操作,寻找中国小工厂。有的客户以前采购5个零部件,有的给中国,有的给越南,有的给墨西哥,现在发现中国平台上生成的价格最低,就决定全放在中国得了。

这就是中国的非标零部件能力。它由400万家“沉默工厂”里的工厂主、厂长、主任、线长、班组长、工程师和工人打造。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他们默默工作,默默承受,多快好省,不可或缺。

6

我不仅看到了“中国非标零部件能力的全球化”,还看到,在国内大循环中,这种能力也在扮演重要角色。

一所大学的创新中心,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力学密闭特种敷料,在骨科创伤治疗中,不仅能预防和治疗开放性创口的并发症,还能简化治疗流程并降低术后风险。

由于缺乏产品制造的实际经验,构想转化为实际产品时,遇到了产品弹力不足、脱模困难等问题。海智一是为产品选择了具有更长使用寿命、更高市场认可度的弹簧钢设计方案;二是为高精度冲压模具、热处理工艺控制、表面镀镍等多种复杂需求,快速精准地匹配了对应的工厂进行加工;三是针对医疗产品未来的大规模应用需求,提供了成本更优的塑料加工方案。最终,这一创新的医疗发明成功落地,填补了国内外在骨科创伤治疗领域的空白。

在听佘莹团队讲述时,一个我一开始有些怀疑的问题得到了化解,就是这些看起来远远谈不上“高大上”的小工厂,真能做出定制化、高品质、创新、往往需要和其他小工厂有更多协同的零部件产品吗?

答案是在听的过程中自然浮现的:

1、这是熟能生巧、长期专注、“干中学”的结果;

2、这是“人人想当老板”,产生了知识扩散的结果。从大厂辞职创业的,小厂之间跳槽的,到新的有经验的小工厂越来越多,卷价格,卷定制化能力,卷服务,卷出了难以匹敌的竞争力;

3、这是协同便利的结果。比如擅长A工艺的小工厂,很容易在产业带附近找到擅长B工艺的小工厂,它们是两家企业,但协同起来就像一家企业的两道工序。块状经济(簇群经济)下的短链协同,极具竞争优势。由于互联网,现在这两家企业也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依然能够协作。

说到底,中国小工厂就是有能力,把非标零部件这件事干好。

看这些小工厂的案例,让你不能不产生一种神奇感:

一个普通话极不标准,自己又当操机工又当送货员的小老板,用碳纤维新材料做民用消费品。现在,他们开始服务海外摩托赛车的仪表外壳,通过模压成型的工艺,跃迁到了高附加值的领域;

汽车刹车安全设备的制造链中,往往是一层一层下发,从主机厂到一级供应商,到二级供应商,到三级供应商,最后到做汽车里面最薄的小刹车片的小工厂。工厂看起来很简陋,但真的可以生产出通过严格检验的刹车片;

一个原来做保温杯内胆的小工厂,现在做了航空领域的储水设备内胆;

一个做煤气灶、打火灶的小工厂,曾经的最大梦想是给方太一类的大公司做打火灶,现在开始服务海外的柴油发动机客户。

为什么是这些中国小工厂?因为零部件加工,是一种可以从A产品到B产品到C产品,都能借用、转用、集成使用的能力,再加上中国人极为擅长的“订单为王”,即客户的要求再复杂也愿意全力满足,就能做出一些超越过去一般产品的新产品。为了生存,必须超越自己,必须跃迁!

至于他们传统的那些优势,无需多言。仅举一家深圳的工厂主所言为例——

“我觉得‘战友’这个词更适合形容我与客户的关系。创新行业产品迭代快,经常遇到特别急的需求和现场改造的情况。只要是我咬咬牙也能做的,我都会接。有十几次,都是下午4、5点客户给需求,凌晨做完就要发快递,顺丰都不来收货了,我们就亲自拉到站点去寄。有次客户企业的董事长都给我打电话说,‘哎呀,你不要每一个急件都接,你也考虑下自己不要太辛苦。’”

7

行文至此,让我做一下总结:

1、至少到今天,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中国非标零部件供应链这样规模的朴素的工业奇迹。如此完整、深邃,供应链大网的每个节点,又有可能在客户越来越复杂化、个性化的订单驱动下,再裂变出新的节点。

2、表面看是供应链,实质是知识、经验和奋斗精神的累积。也因定制化,小工厂不可能一成不变,要不断超越自己。供应链慢慢向着创新链迁移。

3、数字技术、数字化平台,为中国小工厂赋能,增强了和需求端的连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能飞出去,“零部件供应链出海”方兴未艾。

中国供应链当然正在遭遇挑战,老钱越来越难挣了,可是凭借能力,还有挣新钱的机会。

第一种新钱,是整个中国经济在创新驱动后,越来越多企业、组织有了更多的创新设计,对零部件的材料、工艺、制造实现,有了新的要求;

第二种新钱,是海外新兴市场在发展本地供应链的时候,由于技术的代差,很需要中国非标零部件能力的支持;

第三种新钱,是海外成熟市场所需要的,复杂的、一站式的、多工艺多产品必须协同完成的订单。

“下一个中国”,怎样才能还在中国?从非标零部件视角,就是要在传统的性价比和速度优势之外,努力去赚更难的、需要更复合、更复杂服务的钱。这也要求中国小工厂的科技能力、数字化能力有更大提升,从而把世界的工人、世界的工程师、世界的服务生的角色,做得更有技术和know-how的含量。

文章最后,让我回到标题,帮一帮400万家中国“沉默工厂”。

为什么?

佘莹说:“不久前我的一个合伙人去越南,回来告诉我说越南跟7年前完全不一样。她在越南最小的机加工工厂看到了几个特色:首先,越南20人以内的小工厂大量是直接服务大公司在当地的大厂;其次,他们有自己的工业母机和装备作为可选项,他们的小作坊往往也是买德国、日本的进口设备。他们还做5S管理,且有60%以上的工厂有可以讲英文的员工。”

这意味着,别人也在进步,而且进步很快。而从自身看,中国小工厂是“沉默的大多数”,面对订单客户的谈判权力较弱,在价格、账期、付款方式等方面备受压制;此外也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环境相对简陋、提升员工素质的方法比较单一等诸多问题。

“我们也经常思考,中国工厂、中国工人的下一个40年,会是怎样?”佘莹说。

客观地看,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是有感情和认识的。中国构建了“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这样的梯次,并有相应支持政策。我也发现,中国机械工业早在“十二五”期间对基础零部件就有规划和部署,一直没有中断。

目前,中国已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但最底层的,往往是最脆弱的,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最需要阳光雨露的。

我们的很多政府,眼里都是大品牌,忙着给它们定制各种招商引资的优惠补贴,金融机构也紧跟其后,嘘寒问暖,甚至倒贴(即某些大企业的存款利息高于银行给其的贷款利息)也不在乎,反正可以向中小企业“转嫁”。不要以为,非标供应链的中国小工厂就像岩石一样牢固。它们也可能是风中的蜡烛。

我自己,去过的品牌企业、标杆工厂很多。我和海智在线、黑湖智造等服务小工厂的平台相约,要花点时间,走进中国的“沉默工厂”。

有一种似乎是专属的勤勉、不服输和服务精神,在它们身上流淌。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决定灿烂,无论是束缚与希望交织,苦累与黎明交汇,它们山无遮,海无拦,只要累不死,只要垮不了,就还是在前行。也没有别的路好走,还是自己熟悉的路,更靠得住。

400万家中国小工厂,需要我们关注的、温暖的目光。

(作者系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举报 文章作者

秦朔

相关阅读 国办: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整顿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反映突出的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

07-04 17:34 奥运经济|实探义乌商贸城:满街“红白蓝”氛围,奖杯厂商业绩同比增30%

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义乌制造”将迎来又一个展示实力的时刻。

你不知道的商业秘密 06-30 11:52 香港贸发局将今年预期出口增长上调到9%至11%

香港贸发局指出,受惠于电子产品订单大幅增长,香港出口在2024年首5个月同比增长12.5%。

06-27 21:59 奥运经济|实地探访奥运的中国制造工厂:有企业60万个比赛乒乓球已出口

为了谋求更大发展,“数字智造”已成为奥运订单企业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引擎”。

你不知道的商业秘密 06-22 19:13 两部门: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中证财经,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06-19 08:3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Powered by 炒股杠杆_翻翻配资实盘_可查实盘配资排行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